信息网_资讯网

联系我们

信息网 > 河南信息 > 周口信息 > 正文

《这里是中国》第二季摄制组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拍摄

网络整理 2020-10-26 00:33

中俄合拍大型纪录片《这里是中国》第二季摄制组日前来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实地踏查“百兽之王”东北虎的生存环境,真实记录我们国家为保护珍稀野生动物所付出的努力。

《这里是中国》第二季摄制组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拍摄

摄制组在“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会议室进行拍摄前内容讨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自然生态受到破坏,野生东北虎已经在我国近乎绝迹,人们很难再听到关于东北虎的新闻。近年来随着生态的好转,东北虎的种群数量得以逐渐恢复。在吉林省的东北部和黑龙江省的东部森林,野生东北虎上演了“王者归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要比美国黄石公园大很多,摄制组不畏野外条件的艰苦,深入到保护区核心区,先后跟随北京师范大学东北虎豹研究中心和珲春东北虎国家公园保护局的科研人员在不同区域进行了科考。科考过程中摄制组拍到了东北虎的足迹、粪便、更在置放森林里的红外相机中看到了东北虎的身影。不仅仅有东北虎,相机还记录了东北豹、熊、梅花鹿、野猪等珍贵的镜头。

《这里是中国》第二季摄制组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拍摄

“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人员在林中告诉摄制组关于个人安全的注意事项(右二:“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中心主任郎建民)。

《这里是中国》第二季摄制组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拍摄

摄制组与珲春东北虎国家公园保护局的科研人员在林中拍摄(一)

《这里是中国》第二季摄制组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拍摄

摄制组与珲春东北虎国家公园保护局的科研人员在林中拍摄(二)

片中主人公之一的北京师范大学东北虎豹研究中心冯利民研究员介绍说:“一只成年虎,每年需要捕食大约50只大中型食草动物,而只有大中型食草动物种群达到500只左右,才能够每年产生50只的增长量,供一只虎捕食而不导致整个食草动物种群逐渐衰退。500只大中型食草动物种群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植物食物资源,这需要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才能支撑。所以, 只有处于生态金字塔顶端的物种能够回归故乡,东北地区的广茂森林能够长期生存下去,才意味着生态系统得到真正恢复,生态建设才可能真正成功”。这也就不难理解我国批准设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用意。

《这里是中国》第二季摄制组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拍摄

摄制组在林中拍摄北京师范大学东北虎豹研究中心研究员与当地林业部门人员进山

《这里是中国》第二季摄制组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拍摄

科研人员发现野生东北虎留下的痕迹,进行采样(右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冯利民)

《这里是中国》第二季摄制组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拍摄

研究人员在林区中查看摄像头所抓拍到的的视频内容

《这里是中国》第二季摄制组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拍摄

研究人员在野生东北虎出没区域安装摄像头

《这里是中国》第二季摄制组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拍摄

林中摄像头拍摄到野生东北虎的活动

黑龙江省绥阳林业局暖泉河林场,一名保护区巡护员老梁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年轻时曾经是一名出色猎人的老梁,通过与动物保护人士的接触,逐渐转变了观念,成为一名林区的巡护员,专门与非法盗猎做斗争。直到现在已经退休的老梁还要每天走上二十多公里,守望着他再熟悉不过的这片山林。老梁带领摄制组来到中俄边境瑚布图河边,这里是东北虎和东北豹的通道,他说动物是没有国界的,为了保护它们,中俄两国都在边境周边广阔地区设立了国家公园,东北虎豹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这里是中国》第二季摄制组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拍摄

摄制组在暖泉河林场巡护路线上进行拍摄(右一:暖泉河林场巡护员梁奉恩)

《这里是中国》第二季摄制组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拍摄

暖泉河林场巡护员梁奉恩在田地里接受采访

从吉林珲春到黑龙江东宁的绥阳镇,摄制组一行跨越数百公里,在东北原始森林里经历了恶劣气候和蚊虫叮咬的考验,圆满完成了拍摄任务,敬请期待《这里是中国》第二季之“王者归来”的播出。

《这里是中国》第二季摄制组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拍摄

摄制组与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员合影

Tags:中国(2651)拍摄(44)东北(33)摄制组(1)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这里是中国》第二季摄制组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拍摄

免责声明:信息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