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资讯网

联系我们

信息网 > 上海信息 > 正文

习近平同志关心良渚遗址保护和申遗纪事

网络整理 2020-02-15 19:02

    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习近平同志关心良渚遗址保护和申遗纪事

  美丽洲畔,旷世悠悠。莫角山侧,文明延绵。

  世界遗产的名录上,世界文明史的脉络中,良渚遗址证实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散发愈加夺目的文明之光;良渚博物院内,良渚遗址公园里,络绎不绝的访客踏上穿越时空的文明之旅,探寻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良渚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指出“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习近平同志曾两次到良渚调研,七次就良渚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同志的高瞻远瞩,为良渚遗址保护和申遗掀开新篇章。在不断涌现的重大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中,在持续加深的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认识中,在干部群众像爱惜生命一样保护好良渚遗址的接力坚守中,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从容走入现代人的心扉。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历史的长河,见证着一场传承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统筹保护与发展的非凡实践。

  认清来路 激荡精神力量

  ——突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

  良渚博物院,有两面墙让人浮想联翩。一面是时间的坐标,一面是空间的坐标,它们最终锁定脚下的这片土地——距今五千年左右,在中国太湖流域的良渚地区,曾创造出高度发达的文化,古城、村落、墓葬、祭坛、水利设施、玉器作坊……中华五千年文明,在此印刻下真切的生活轨迹。

  2003年7月1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赴良渚调研。在观看良渚遗址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录像片,听取关于良渚遗址保护工作的汇报后,习近平同志参观了良渚文化博物馆。在良渚时期盛行使用的黑陶器前,在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玉琮前,习近平同志停下脚步,久久凝视,不时同身边博物馆工作人员交流。

  认清中华文明的来路,才能从中华文明的历史中获得自信。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里,国际学术界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只有从殷商起步的文明史。良渚的存在,使中华文明有了一块可以与古埃及、古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文明遗址并列的文明高地。

  在良渚文化博物馆会议室,习近平同志语重心长地说:“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

  时任浙江省文物局局长鲍贤伦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同志的重大判断,心潮澎湃、倍感振奋。他说:“习书记的重大判断和殷切期待,一直引领、鞭策着良渚遗址保护和研究工作。”

  2004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对良渚遗址管委会工作汇报信的批示中强调,良渚文化作为长江下游史前时期最为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在中国文明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保护好良渚文化遗址,对于继承和弘扬文化传统、建设文化大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守护住历史,就是守护住了文脉,守护住了民族的根和魂。2007年,良渚遗址考古现场传来重大发现——在已知的良渚遗址群之外,竟有一座面积达30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

  遥想五千年,“中华第一城”展现宏伟气象,为之震撼、为之沸腾;

  纵观全世界,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再添实证,为之欣喜、为之自豪。

  2008年10月3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再次视察良渚遗址保护工作。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刚刚落成并对外开放的良渚博物院时,详细询问良渚古城的最新考古成果和良渚遗址的保护、申遗情况。

  “习近平同志多次嘱咐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良渚遗址,反复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勉励我们把良渚博物院建设成为良渚文化展示普及中心、学术研究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心。”时任良渚博物院院长蒋卫东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从默默无闻到令人惊叹,良渚的意义不断被发掘、不断被世人知晓。

  传承文脉 滋养当代文明

  ——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追求

  漫步良渚遗址公园,脚下气象万千。在文明初始阶段的满天星斗中,良渚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

  自然环境的好转,让先民勇敢走下山坡,在一片湿地的冲积平原上拓展生存空间;为了开垦更多的农田、收获更多的稻米,他们发明了石犁,原始农业有了革命性进步;背靠天目山,面对随时可能暴发的大洪水,他们在城市外围建起迄今所知世界最早的水坝系统……良渚先民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留下蔚为壮观的人文景观。

Tags: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习近平同志关心良渚遗址保护和申遗纪事

免责声明:信息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